2023年3月,河南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成立了“非汉字与图形印创作实践工作坊”。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学院组织8名本科生、1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了由西泠印社主办的“世界图纹与印记:‘迎亚运’非汉字与图形印作品展”,书法系主任王梦笔副教授担任工作坊指导教师。工作坊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前后共进行创作辅导教学7次。日前,西泠印社公布本次展览结果,2021级书法学专业康晓盈同学喜获“优秀作品奖”,实现了此专业自成立以来在读本科生在西泠印社举办的国家级单项展览中获奖零的突破。
图片来源:西泠印社官方微信
指导教师王梦笔在工作坊教学中对参赛学生提出要求:一是要深刻领会展览主旨。西泠印社明确了本次展览应站在“世界印章史”的大视野上,鼓励青年作者努力开拓“大印学”格局并要勇于对当代“印学史”的创作实践予以尝试;二是这次的主题创作,要立足于课堂所学的篆刻创作知识与技法,激活创新思维、敢于开拓新资源,大胆尝试图形印与非汉字系统印章的篆刻艺术新样式;三是要在拥有世界印章史视野与“印外求印”创作的同时,本次创作要坚守篆刻艺术原有的传统金石趣味,努力让篆刻艺术在新时代开拓发展的历史机遇中留下“印味”十足的“河大印记”。
经过多次专题辅导,同学们在取法上多采用先秦古玺印章、汉代铜镜、瓦当、图形印、肖形印以及古巴比伦两河流域的滚筒印等形式。在印面内容的选取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使用了“印外求印”的创作方法,开拓了创作视野,大胆尝试将世界范围内的文字、图纹与篆刻艺术融合,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篆刻艺术浓厚的“印味”,也使每一方印章在方寸之间展现出世界人文风采的自然之美并在古今中外文化交融的背景下熠熠生辉。
创作成果汇报:
2021级书法学专业康晓盈:
创作感受:围绕“迎亚运”非汉字与图形印为前提,打破了传统印式的思想。设计思路主要取法了汉朝的铜镜和肖形印,将约旦的国鸟和州名刻入其中,既不失古朴,又增添了新意,边款主要采取中英合刻的方法,把约旦的国名刻入边款,新颖古拙。
2021级书法学专业陈非凡:
创作感受:对于此次“迎亚运”非汉字与图形印作展,参展最主要的是展示中国传统篆刻之美,所以对于图形外轮廓的选择,我选取了中国古代铜镜作为边框,图形则选择了日本具有代表的动物——绿雉作为整个图案的主要内容。
2020级书法学专业陈思雨:
创作感受:本次“非汉字与图像印”的创作打开了我对篆刻创作的新思路,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以中国古代瓦当纹饰为基础,将帕米尔高原塔拉斯州的乌尔马拉尔岩画中的山羊与之相结合,以中西文化的碰撞,开启一种新的物象。
2020级书法学专业郭盛世:
创作感受:“非汉字与图像印”的主题创作,使“篆刻艺术创作”在拥有世界印章史视野的同时,又坚守篆刻本来的传统金石趣味;尝试滚筒图形印与非汉字系统印章的篆刻艺术新样式,是我的一次大胆尝试。
2021级学术型研究生(书法篆刻理论研究方向)江威蝶:
创作感受:此次篆刻立足创新思维,放眼世界文字,师法传统优秀印章,首用老挝寮语简称作印面文字,既而翻阅中国古代吉语印,印式取法汉代吉语印章,图纹与印式并融的秩序感及古风古韵的体现为创作难点,汲古养今拓宽艺术审美。
2021级书法学专业宋睿:
创作感受:第一次接触“非汉字与图像印”再次被印章的多样性,多元化所吸引,加上自己的设计灵感迸发出更大的可能性。印章取法于古代瓦当纹饰,印面中间以阿富汗象征物猎犬为主。
2021级书法学专业蔚飞:
创作感受:此次创作非文字类篆刻作品是一次探索性的挑战,其次此印面以古代铜镜背面纹饰为大框架,添加了不同大小的祥云做内框,居中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紫荆花旗”,寓意祝福香港。
2021级书法学专业王逸然:
创作感受:西泠印社站在“世界印章史”的大视野上,着力拓展“大印学”格局,正在探索“世界图纹与印记——一带一路创作印谱”。以伊拉克的国花为创作元素,参考战国古玺印章中的图案印进行非汉字印章与图形印的创作。
2022级书法学专业赵志君:
创作感受:我选择参加亚运会国家中的日本,说起日本便会想起富士山下的樱花。选取樱花为代表,想要体现出古朴气息又参考汉代瓦当,将樱花置于瓦当之中,让二者巧妙结合古朴又洋溢着自然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