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弘扬爱国、爱家情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学院党员的服务意识。10月30日下午,美术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共同观看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
影片《我和我的家乡》让同学们了解了祖国的温度。影片中五段剧情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深刻的主题——饮水思源、逐梦家乡。“家”始终永远是最割舍不掉的情结,轻而易举的就能勾起深藏在心底的家国情怀。影片以小家小事小人物为切入点,从中国不同地域,展现了新时期我国城乡建设的巨大成就及脱贫攻坚的重大成果。张北京的医保卡、UFO推动的乡村旅游、老范的农村支教、乔树林的沙漠造林、神笔马亮的扶贫事业,一个又一个的“乡情”最终汇聚了对伟大祖国的深深热爱,对建设美丽家乡的无私奉献。
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同学们在笑声和泪水中,感受了发生在祖国大地上欣欣向荣的变化,感受这群平凡人为家乡建设而奉献自我的伟大爱国情怀。纷纷表示,更加坚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信念,要努力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
2017级本科摄影班团支书刘宁洁说,《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多重惊喜,五个单元从祖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展示每个地方的独特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讲述了北京、陕西、浙江、辽宁和贵州五个地方的故事,也是家乡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让我捧腹大笑的瞬间,也有让我感动落泪的时刻。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能理解这样的感情,这是对家乡的感情。在此,我也愿意做一位小人物,怀揣梦想走出去,带着“本事”走回来。
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叶志豪讲到,影片特别让人感动,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后一课》和《回乡之路》。《最后一课》中一个山村的小学老师,用他的温暖和爱心,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经历,带给了孩子们知识,带给了孩子们希望,也带给了他们不一样的人生;《回乡之路》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兴旺发达,祖国的强大,有时候并不仅仅体现在高科技发展上面,也不是体现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而是很真实的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我们的家乡现在是什么样子呢?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在积极努力的生活着,家乡是我们的根,我们都由衷的希望那个地方能变得越来越好,如果家乡需要我们,我们随时都可以前行!
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刘博文说,看电影的过程中,笑中有泪,泪中带笑。整个电影都围绕着家乡的巨大改变,和脱贫攻坚的主题。笑点最多的是沈腾跟马丽的神笔马亮,泪点最多的是最后一课。除了笑和泪,UFO那段里黄渤为了解决山区不利条件发明跑步机,设定人生最大值跑了个马拉松。假如人生也能设置个里程或者以某个速度持续冲刺多久才能把门打开”,那我们会不会逼着自己激发潜力去拼尽全力呢?
本科生第一支部赵云霄说,“贫穷时不忘家乡,富有时故土难舍。脚下良田千万亩,只爱家乡一寸土。”这部影片于我而言与其说是一部电影其实更像是一个礼物。让我在忙乱的生活中静下心抚平躁动,让我们在国家强盛的大时代下,对家乡的情怀有了更深的感触。两个半小时里,喜剧的幽默和故事中蕴含的温情交织,让我频频在大笑中湿了眼眶。 观影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满怀激动。我愿以尽最大的力量奉献祖国,奉献人民!
美术学院2019级书法班陈英哲谈到,让我印象最深刻并且最感动的是《神笔马亮》,讲述的是艺术家马亮放弃国外艺术大学深造的机会,去支援农村建设的故事。当他那曾经握着画笔的手,开始熟练的使用各种农具、炊具,这双原本成就自己梦想的手,成就了更多人的梦想。就像此刻,在我们的祖国的大地上,正有千千万万双手,守护着万家平安。一如那耄耋之年临危受命、坚持奋斗于疫情一线的院士;一如那“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掷地有声;一如那摁在请愿书上的一枚枚鲜红的指印。通过此次观影活动,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寓"小我"于"大家"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更坚定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