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黄惇应邀在美术学院405教室为全体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谈谈战国简书墨迹的笔法问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美术学院院长席卫权主持。 此次讲座从战国简书科斗与倒薤笔法的文献记载谈起,结合出土的战国简书墨迹,围绕战国简书笔法从何而来,到何而去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先,黄惇以简书的三法而论,认为笔法决定了风格,要通过个性寻找共性,不必停留在表面现象,应探寻出当时笔法的规律。从笔法上找到特征和嬗变规律,对上古书法史研究是一种突破,亦可助古文字一臂之力。接着,黄惇以殷商、春秋、战国、秦、汉的墨迹书写遗存为证,举例分析草书、楷书和行书的形成过程,从而得出战国竹简大多运用倒薤笔法的结论。随后,黄惇还向现场听众提出问题,不用抽象晦涩的理论学术用语,而以生动明快的方式唤起了大众对战国简书墨迹的笔法的思考。最后,黄惇与在场的校内外师生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互动,现场气氛活跃,掌声不断。 讲座结束后,席卫权总结发言。他再次表达了对黄惇教授的感谢。并指出,本次讲座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材料分析有理有据,对广大师生而言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黄惇,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院副院长、艺术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艺术学)评议组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艺术学研究》学刊主编。作品有《水乡秋色》《太湖夜舟》等。
4月22日下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黄惇应邀在美术学院405教室为全体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谈谈战国简书墨迹的笔法问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美术学院院长席卫权主持。
此次讲座从战国简书科斗与倒薤笔法的文献记载谈起,结合出土的战国简书墨迹,围绕战国简书笔法从何而来,到何而去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先,黄惇以简书的三法而论,认为笔法决定了风格,要通过个性寻找共性,不必停留在表面现象,应探寻出当时笔法的规律。从笔法上找到特征和嬗变规律,对上古书法史研究是一种突破,亦可助古文字一臂之力。接着,黄惇以殷商、春秋、战国、秦、汉的墨迹书写遗存为证,举例分析草书、楷书和行书的形成过程,从而得出战国竹简大多运用倒薤笔法的结论。随后,黄惇还向现场听众提出问题,不用抽象晦涩的理论学术用语,而以生动明快的方式唤起了大众对战国简书墨迹的笔法的思考。最后,黄惇与在场的校内外师生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互动,现场气氛活跃,掌声不断。
讲座结束后,席卫权总结发言。他再次表达了对黄惇教授的感谢。并指出,本次讲座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材料分析有理有据,对广大师生而言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黄惇,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院副院长、艺术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艺术学)评议组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艺术学研究》学刊主编。作品有《水乡秋色》《太湖夜舟》等。
河南大学 美术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大学明伦校区 电话: | 邮箱:xxx@vip.henu.edu.cn | 邮编:4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