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新时代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培养能够胜任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与研究的骨干教师,11月25日美术学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组莅临河南大学美术学院,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现场考查指导。
11月25日上午,美术学师范专业认证现场考查专家见面会在河南大学美术学院一楼会议室举行。美术学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组张良才、金波、温泉沁、石翠芳、姚遥,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江涛、院长席卫权、党委副书记周青以及副院长马利霞、王圣松、李龙国,公共艺术教研部主任肖海英、教务办主任郑浩、教师代表成文光等参加会议,会议由专家组组长张良才主持。

张良才表示,河南大学作为百年名校,师范教育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厚的底蕴。通过此次美术学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组的考察与指导,结合认证标准,进一步规范美术学师范专业办学,从而推动其内涵建设。他强调,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核心在于“以评促建”,旨在为专业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寻找改进的依据,助力美术学专业得以更加稳健地发展。

院长席卫权对美术学专业认证进行补充汇报。首先以播放短片的形式介绍了河南大学美术学专业的办学历史、办学思路和特色,展示了河南大学在美术教育教学领域的显著成果。河南大学美术学专业秉承“高、新、厚、优”的指导方针,培育了一批具备在各类学校从事美术教学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未来,河南大学将持续推动美术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教育的良性循环发展。
接着,席院长从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办学历史出发,围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发展概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中心思想,总结了河南大学在美术教育领域的重要贡献。他又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支持条件、师资队伍、合作与实践、质量保障、学生发展八个方面,对美术学专业建设进行说明。他强调,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美术教师基本素养的提升,秉持“一践行三学会”的理念,在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同时也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此外,他对专家进校前给予的指导意见和建议给予了诚恳反馈,并对指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措施。
随后,美术学院成员与美术专家组成员围绕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展开了坦诚的交流,共同探讨了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改革路径,对推动河南大学美术学师范认证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三天中,专家组在我校共听课看课8门,调阅毕业论文40份,实习档案160份;抽查了11门课程的1040份试卷及考核材料,查阅学校和学院的管理文件、教学档案、支撑材料等126套,分别召开了职能部门、学院领导、教师、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等6个座谈会,访谈在校学生11人次,教师20人次,学院领导和专业负责人10人次,相关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19人次,访谈用人单位代表12人次、校友代表8人次,走访教育实践基地1家(实习生代表20人,指导教师代表4人)。集中考查了美术学专业展厅、藏画馆、微格教室、三字一话教室、画室等。






经过专家组现场深入考查以及综合指导意见,于11月27日上午,在金明校区图书馆一楼党员活动室正式召开了美术学师范专业认证专家意见反馈会议。
会议中,专家组组长张良才表示,河南大学美术学院秉承教师教育传统,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师范教育工作成效显著。自建校以来,美术学院培养数万名优秀的美术教师,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支撑能力。专家组一致认为河南大学美术学师范专业基本达标情况良好,在前期的自评自建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基本达到中学教育第二级认证标准,并对美术学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毕业要求表示基本的肯定。与此同时,各位专家也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建议。张良才提议借鉴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对毕业要求进行精准切分,切实做到“可学、可教、可衡量”。金波建议将作品创作过程和课堂表现纳入学生考核标准,完善教学实施细则,制定严格的管理文件以规范过程性考核审核制度。石翠芳针对教育实践能力评价与改进报告的相关问题,建议做出更为具体深入的分析,实施更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促进教育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温泉沁强调了优化教学设施的重要性,先进的教学设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训练,也是有效提升教学技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会议最后,席卫权院长作表态性发言。他首先对专家组的反馈表示诚挚的感谢,专家组不仅肯定了我院美术学专业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短板。他表示,学院将全面接受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并将其作为推动美术学专业建设的重要指导,并期望在新的起点上,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美术教育人才做出贡献。
此次美术学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组莅临现场的考查指导,进一步推动了河南大学美术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方面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也充分彰显了专家组对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我院师范专业发展的督促与警醒作用。
